微軟全線轉移到metro風格是一場豪賭,雖然我個人預感這場賭博會以微軟慘敗收場。我使用過windows phone 8手機,也搶鮮安裝過windows 8操作系統(tǒng),接下來我想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。
從“用戶-App-信息”到“用戶-信息”
首先要承認,metro風格在用戶體驗上的創(chuàng)新是巨大的,它試圖改變延續(xù)幾十年的用戶體驗傳統(tǒng)。以往我們使用手機,通常操作方法是這樣的模式:用戶-app-信息。你需要玩什么應用,就打開相關的軟件。app是一扇門,信息像是被鎖在門里的寶貝。metro則不同,它有意把用戶跟信息中間的那道屏障刪除掉,矩形成為metro風格中應用最多的形狀,因為矩形把“門”變成了“窗”,信息直接呈現(xiàn)在窗戶上。

但這造成了極嚴重的負面后果:各樣的信息像崩潰的雪山,讓用戶眼花繚亂,在那一大片視覺方塊中,用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到底在哪里,他需要像玩拼圖找茬一樣,把整個屏幕界面的方塊都查看一遍。

如果你有去過一茶一坐餐廳的衛(wèi)生間,可能會注意到洗手池上方通常會有一個顯示框,起初那個框是靜態(tài)的,好像什么都沒有,就是一面普通的鏡子,等到有顧客靠前,面前的“鏡子”的某一角就會明亮,顯示一個廣告。這是一個非常創(chuàng)意的點子,它解決了如何吸引消費者觀看廣告的問題,你會不由自主的注意觀察那片明亮的區(qū)域。
這種廣告營銷的創(chuàng)意與metro風格有點像,玩過wp 8手機的朋友都知道,在手機屏幕上的圖標不是靜態(tài)的,而是動態(tài)的。例如隔一段時間就會自動切換照片的“照片”應用,“人脈”應用。不過,metro是失敗的,它跟一茶一坐的顯示屏不一樣,手機屏幕上的所有圖標都是“亮”的,如此一來,不僅不會刺激用戶留意對他有用的信息,反倒是干擾他的使用習慣。

我想到的解決辦法是:如果某個圖標有新內容提醒,只有它高亮,周圍圖標全暗,類似“廣告屏”的視覺吸引效果就達成了。舉一個例子,假如手機收到一條新短信,短信圖標變亮,周圍圖標變灰色,用戶一看就知道:“哦,我收到一條新短信”。
違背人類視覺規(guī)律的矩形按鈕
此外,metro風格界面采用大量的矩形按鈕元素,不僅不是簡潔主義的回歸,而是違背視覺感知規(guī)律,丑陋的失敗者。矩形按鈕的大量使用導致整個手機界面顯得粗糙,而不是簡潔。用戶常常覺得手機界面上似乎少了點什么。

實際上,iPhone手機的系統(tǒng)界面經歷過這樣的困境。iOS 5相比iOS 4有個明顯的改進是,它把iOS 4通用的圓角長矩形按鈕設計改良成了橢圓形風格。依照蘋果公司設計師的說法,后者更符合用戶的視覺接受習慣,給我們“圓潤、易用的感覺”。
總得來說,metro風格是十分大膽的,非傳統(tǒng)的,但它給用戶的使用體驗并不好,仍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。微軟試圖將手機體驗和PC端的體驗融為一體,這種嘗試危險性太大,極可能以慘敗收場。